----河北师大附小的“开学第一课”
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有着独特的语言、习俗和文化。尤其中国汉字历史悠久,从十一世纪的甲骨文到现代的行书,汉字已遍布生活的角角落落。
近年来,汉字听写越来越受到社会、学校及家庭的重视。2017年9月1日,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迎来了别开生面的“开学第一课”。我们邀请了五年级学生家长代表们来到课堂,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汉字听写。现场一共听写了50个常见易错词,家长与孩子同台PK,现场气氛热烈,孩子们跃跃欲试,而家长们对于是否能够比过孩子却没有必胜的信心。
听写形式模拟“中国汉字风云会”比赛现场,由王丽华老师按照节目组提供的题目,逐一现场读出(包括词语和解释),学生和家长们伏在课桌上,紧张而投入地听写汉字,只有在遇到看似熟稔却极为难写的汉字时,才会发出一阵窸窣的叹息声。
早在暑假期间,由我校张俢铭、王悦安、胡昊洋、张一冉、解风雨五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,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支代表队,参加了浙江卫视组织的全国汉字听写类文化节目----中国汉字风云会,并成功晋级八强,这很好地激发了全校师生及家长们对汉字听写的热情。对于一直重视语文教育的我校来说,想以“开学第一课”为契机,将汉字学习持续和传承下去,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。
听写结束,家长和孩子们围绕正确答案进行着热烈的讨论,有欣喜、有懊恼、有遗憾,但更多的是对学好汉字、写好汉字的信心。
学生代表张浩天(五年级六班):
8月31日开学报到时,王老师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:明天要在多功能厅举办“开学第一课”的听写活动,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。我既高兴又紧张,高兴的是因为我终于有机会接触这档节目了,紧张是因为我还没有特别的记过汉字,心里没有把握。但是不管怎么说,都要尝试一下。
9月1日下午,我们来到了多功能厅,在那里的还有其他班的同学和家长,大家都入座后,我们就开始听写了。有些词对我来说很轻松的就写了出来,有些词我听都没听过。最终的听写结束,结果也就出来了,错的比对的多。但是令我骄傲的是我的姥姥却以高正确率而获得了第一名,大家都给她鼓掌呢!
通过这次听写,我觉得电子产品把人们关在了一个“狭小”的空间内,没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博大精深的汉字。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汉字,学习中国文化,做一个骄傲的中国人。
家长代表王京洲(河北师大文学院):
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,我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走进课堂,和儿子一起进行汉字听写,我认为非常有意义!
“颧骨”“盥洗”“懵懂”“打喷嚏”“下巴颏儿”“犄角旮旯”,多么熟悉的声音,多么精美的造型,才闪入脑际,又飞出神外,个别的字画稠密,大部分字体简洁,很多还是生活中极为习见的事物或行为,怎么我就写不出来了呢?
是啊,大数据时代的提前来临,以及汉字拼音输入法的广为普及,使得写作和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,然而我们却遗憾地发现,人们变得越来越不会写“字”了。提笔忘字,几乎成为各行各业成年人的通病。汉字是表义文字,与西方表音文字的生成机制迥然不同,这也是拼音输入法的双刃剑:抓住了字音,却“遗忘”了字形。
还有些过去常见习用的词汇,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,正从人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,如这次听写第一课上提到的“笊篱”“薅草”“皇天后土”等,有一天它们终将进入博物馆。在它们进入博物馆之前,我们不应该紧急呼吁,将它们狠狠地刻印在脑际吗?
我希望孩子们不要只是识记汉字,成为“字簏”(装字的橱子),更要活学活用,将它们挥舞于笔下,用于日常的写作当中。
家长代表霍清维:
今年暑假,王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汉字的机会----看浙江卫视举办的《汉字风云会》。我一听高兴极了,虽然自己年纪大了,记忆力也差了,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对《汉字风云会》的兴趣,几乎每期必看,从中收获了很多知识,开拓了眼界,感觉自己又年轻了许多。
今天,我有幸参加了河北师大附小的开学第一课,又高兴又紧张,高兴的是我像个小学生一样,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;紧张的是我不确定是否能比过身旁的外孙。
和孩子们一起学习PK,我感到很快乐,成绩不重要,贵在参与。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课,同时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,使我认识到人要活到老学到老,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,才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进步!